善其事 利其器
時間:2023-04-23 09:21
來源:石油與裝備
作者:李繼運
眾所周知,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與國家能源安全的保障密不可分,尤其在三年疫情的當下,全球能源轉型不斷加速,國際油氣市場震蕩劇烈,“黑色血液”更顯彌足珍貴,成為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
珠峰的高度,石油的深度。近年來,石油裝備領域捷報頻傳:輪探1井完鉆井深達8882米,標志寒武系吾松格爾組這一新層系的被發現;雙魚001-H6井以9010米井深成功完鉆,創下國內陸上最深氣井紀錄……科技含量豐富、最具科研挑戰性的裝備制造工具,毫無疑問地在鉆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好消息接踵而至:高精度定向測量裝備給鉆頭裝上 “GPS之眼”,使超深井打得更準;破巖效率高的高強度鉆頭,讓超深井打得更快,大幅縮短鉆井周期;為克服超高溫、超高壓對施工的不利影響,我們自主攻關形成“鉆、測、固、完”全過程精細控壓鉆完井等,核心技術與裝備工具鑄就了我國深層鉆探的科利器;國內首款非平面齒產品“三棱齒”,以及多項重要油氣生產設備國產化,國產油基泥漿打破國外壟斷……一批 “黑金重器”填補了國內空白,突破了工程技術的“珠穆朗瑪式”極限。
經過長期科研試驗,科技工作者逐漸打破地質與石油工程間的壁壘,合理銜接測井技術、物探工程、錄井評價技術等環節,挺進深層超深層井鉆機和配套鉆桿等鉆井工具。超深井自帶的超高溫、高壓屬性,對鉆井設備、工具、儀器、工作液等提出更高要求。但鉆井工具長期被國外壟斷,要將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就必須攻克種種“卡脖子”難關。
面對國外的技術封控、地下巖層等嚴峻挑戰,中國石油裝備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把科技創新當成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潛心攻關技術瓶頸。2021年,國內首臺“一鍵式”人機交互7000米自動化鉆機成功問世。中石油關鍵技術及裝備替代率達85%……我國油氣行業在核心軟件、核心裝備、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就。在基礎領域深耕,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突圍,向科技和數字化戰略制高點挺進,科研質量的不斷提升,還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配套裝備制造能力越強,油氣勘探開發越深。重大裝備與關鍵核心技術的每一次創新,都會大大提振油企向地層更深處進軍的信心。沉睡地底的寶藏被喚醒,得益于中國石油技術與裝備的不斷突破和飛速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一向關注并對油氣行業科技創新寄予厚望,強調在石油天然氣等方面關鍵核心技術上全力攻堅,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危機感,奔著能源領域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把科技創新成果寫在祖國繁榮的進程中。
落實二十大精神,重在行動。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強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彈指一揮間,中國的石油裝備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與國外同行相比,我們在某些方面尚有不小差距。務實而行,石油人在關鍵核心技術與工具的研發上還需“攻山頭”“搶要地”,為祖國“爭氣”“加油”。
壯志未酬,石油人在路上。能源安全是全球發展領域最緊迫的挑戰之一。我們將不斷創新,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更加精湛的技術和優良裝備。